三星、索尼領銜,RGB-Mini LED 成 IFA 2025 顯示領域核心焦點
來源:
時間:2025-09-10 16:17:51
德國當地時間 9 月 5-10 日,IFA 2025 盛大舉行。與側重黑科技探索的 CES 不同,IFA 更聚焦技術落地、已實現規模用戶覆蓋的應用產品。本屆展會中,RGB-Mini LED 背光技術強勢占據舞臺中央,成為海信、索尼、三星等頭部品牌的展示核心,不僅迭代產品集中亮相,更釋放出 “技術下沉、成本優化、加速量產” 的明確市場信號,預示著高端顯示市場將迎來新一輪格局重塑。

在 IFA 2025 展會現場,索尼以模擬電影場景為載體,展示了其 RGB-Mini LED 原型機,搭配索尼威尼斯攝像機、專業工作站及分級監視器,直觀呈現技術在專業影視制作場景的適配能力。
這款原型機對傳統 LED 背光進行重構,核心突破在于取消量子點濾光片,采用完整的 RGB LED 二極管陣列,帶來兩大關鍵優勢:
與其他品牌側重超大尺寸不同,索尼的策略更偏向 “實用化與銷量”:暫未明確上市時間(預計 2026 年),但已確定首款產品將聚焦 55 英寸、65 英寸主流尺寸,避開超大屏市場的小眾定位,試圖通過貼合大眾需求的尺寸布局打開市場。
三星在本屆 IFA 首次展出115 英寸 Micro RGB 電視,將其作為 RGB-Mini LED 技術的進階探索成果。該產品核心亮點在于 “微觀層面的技術優化”:每顆 LED 尺寸小于 100 微米,通過單獨控制紅、綠、藍微型燈珠,實現業界首個 100% BT.2020 色域覆蓋,完全符合國際電信聯盟(ITU)的色彩準確度標準,解決了傳統顯示技術在廣色域呈現上的短板。
三星同時強調其技術性價比優勢:相較于 OLED,Micro RGB 通過微米級 LED 切割與精準排列,制造成本更低,具備規模化普及的潛力。目前,這款 115 英寸產品已確定將在未來幾個月加入三星 2025 年產品線,成為其在高端大屏市場對抗 OLED 的核心籌碼。
海信在展會上發布第二款 RGB-Mini LED 背光電視U7S Pro,進一步完善產品矩陣。該機型將于 9 月底量產上市,提供 75/85/100 英寸三種規格,其中 100 英寸版本官方定價 2-3 萬元,瞄準中高端家庭用戶。
U7S Pro 搭載全新升級 “雙芯” 組合,延續 RGB-Mini LED“超高色彩、超高亮度、超廣視角、超低能耗” 的核心特性;同時,海信還展出已在全球近 20 國上市的 116 英寸 RGB-Mini LED 電視 UX,形成 “主流大屏 + 超大尺寸” 的雙重覆蓋。
此外,海信同步展示面向未來的 Micro LED 巨幕新品,以 “尺寸自由化 + 形態場景化” 為核心:24mm 超薄機身支持 “零貼墻” 安裝,尺寸覆蓋 136 吋、163 吋標準款,最大可定制至 271 吋,通過無邊框拼接打破傳統顯示的物理限制,展現出從 “當前技術落地” 到 “未來技術探索” 的雙重布局。


除三星、索尼、海信外,其他品牌也圍繞 RGB-Mini LED 及關聯技術,展現出差異化競爭思路:
整體而言,RGB-Mini LED 已成為顯示行業的 “新賽道”,三星、索尼的領銜布局將加速行業競爭,而技術從 “高端專屬” 向 “中端普及” 的突破,將是決定其能否重塑市場格局的核心變量。
索尼:聚焦主流尺寸,RGB-Mini LED 原型機劍指實用化

在 IFA 2025 展會現場,索尼以模擬電影場景為載體,展示了其 RGB-Mini LED 原型機,搭配索尼威尼斯攝像機、專業工作站及分級監視器,直觀呈現技術在專業影視制作場景的適配能力。
這款原型機對傳統 LED 背光進行重構,核心突破在于取消量子點濾光片,采用完整的 RGB LED 二極管陣列,帶來兩大關鍵優勢:
- 畫質升級:覆蓋超 99% DCI-P3 色域、約 90% BT.2020 色域,顯色量達到 QD OLED 的四倍,峰值亮度高達 4000 尼特,HDR 效果大幅提升;
- 硬件協同:搭載索尼自研 XR 背光主驅動器,配合與聯發科聯合開發的控制處理器,同時獲得羅姆、三安光電等產業鏈企業的工程技術支持,確保性能穩定。
與其他品牌側重超大尺寸不同,索尼的策略更偏向 “實用化與銷量”:暫未明確上市時間(預計 2026 年),但已確定首款產品將聚焦 55 英寸、65 英寸主流尺寸,避開超大屏市場的小眾定位,試圖通過貼合大眾需求的尺寸布局打開市場。
三星:押注 Micro RGB,以 “低成本 + 高色域” 破局

三星在本屆 IFA 首次展出115 英寸 Micro RGB 電視,將其作為 RGB-Mini LED 技術的進階探索成果。該產品核心亮點在于 “微觀層面的技術優化”:每顆 LED 尺寸小于 100 微米,通過單獨控制紅、綠、藍微型燈珠,實現業界首個 100% BT.2020 色域覆蓋,完全符合國際電信聯盟(ITU)的色彩準確度標準,解決了傳統顯示技術在廣色域呈現上的短板。
三星同時強調其技術性價比優勢:相較于 OLED,Micro RGB 通過微米級 LED 切割與精準排列,制造成本更低,具備規模化普及的潛力。目前,這款 115 英寸產品已確定將在未來幾個月加入三星 2025 年產品線,成為其在高端大屏市場對抗 OLED 的核心籌碼。
海信:加速產品落地,RGB-Mini LED 布局再補位

海信在展會上發布第二款 RGB-Mini LED 背光電視U7S Pro,進一步完善產品矩陣。該機型將于 9 月底量產上市,提供 75/85/100 英寸三種規格,其中 100 英寸版本官方定價 2-3 萬元,瞄準中高端家庭用戶。
U7S Pro 搭載全新升級 “雙芯” 組合,延續 RGB-Mini LED“超高色彩、超高亮度、超廣視角、超低能耗” 的核心特性;同時,海信還展出已在全球近 20 國上市的 116 英寸 RGB-Mini LED 電視 UX,形成 “主流大屏 + 超大尺寸” 的雙重覆蓋。
此外,海信同步展示面向未來的 Micro LED 巨幕新品,以 “尺寸自由化 + 形態場景化” 為核心:24mm 超薄機身支持 “零貼墻” 安裝,尺寸覆蓋 136 吋、163 吋標準款,最大可定制至 271 吋,通過無邊框拼接打破傳統顯示的物理限制,展現出從 “當前技術落地” 到 “未來技術探索” 的雙重布局。
其他品牌:技術細分與場景延伸,豐富市場生態



除三星、索尼、海信外,其他品牌也圍繞 RGB-Mini LED 及關聯技術,展現出差異化競爭思路:
- TCL:聚焦 “極致參數與場景拓展”,展出全球最大 QD-Mini LED 電視 115 吋 X11G Max,以 20000 + 背光分區、5000nits 峰值亮度打造家庭觀賽 “巨幕場”;同時將 QD-Mini LED 技術延伸至電競領域,推出雙 4K 超寬電競屏 57U9,實現技術從電視到專業顯示器的跨界應用。旗下雷鳥創新還發布全球最小可量產全彩 Microled 光波導 AR 眼鏡 X3 Pro,進一步拓展顯示技術的應用場景。
- 創維:主打 “技術融合與區域適配”,與京東方合作推出海外黑晶屏系列,融合 QD-Mini LED 與防眩光黑晶屏技術,解決戶外強光下的顯示痛點,同時推出 110 吋壁紙藝術電視 Q9E 等產品,兼顧畫質與設計感,針對性布局歐洲市場。
- 惠科:發力 “細分領域極致體驗”,旗下 HKC 展示 31 英寸 G32M12Max 顯示器,以 9000 + 背光分區(萬級分區水平)提升亮度控制精度,緩解 Mini LED 常見的光暈問題,搭配 4K 分辨率、240Hz 刷新率及 VESA DisplayHDR 1400 認證,瞄準專業電競與設計用戶。
- 京東方:深耕 “技術底層創新”,其自主研發的 UB Cell 4.0 技術斬獲 IFA 創新獎項,通過 0.7% 超低反射率、95% BT2020 色域覆蓋及圓偏振光護眼技術,兼顧畫質與健康,為下游品牌提供核心技術支撐。
行業展望:高端市場競爭加劇,普及需突破 “成本與尺寸” 瓶頸
從本屆 IFA 展會信號來看,RGB-Mini LED 技術的發展已進入 “從高端試水到規模競爭” 的關鍵階段:- 高端市場格局將重塑:2026 年起,高端 LCD 電視市場將進入 RGB-Mini LED 主導期,三星、索尼、海信等頭部品牌的技術角逐將圍繞 “色域、亮度、成本控制” 展開,加速推動細分市場規模擴張;
- 技術普及面臨雙重挑戰:當前產品多聚焦 75 英寸以上大屏及萬元級高端價位,若要實現大眾化普及,需突破 “尺寸下沉”(覆蓋 55-65 英寸主流尺寸)與 “成本優化”(中端機型定價下探至 5000-8000 元區間)兩大瓶頸;
- 產業鏈協同成關鍵:從索尼聯合聯發科、三安光電,到創維與京東方合作,可見 RGB-Mini LED 的成熟依賴上下游技術協同,面板、芯片、驅動方案的聯動創新,將決定技術落地效率與性價比優勢。
整體而言,RGB-Mini LED 已成為顯示行業的 “新賽道”,三星、索尼的領銜布局將加速行業競爭,而技術從 “高端專屬” 向 “中端普及” 的突破,將是決定其能否重塑市場格局的核心變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