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游經濟為LED顯示屏帶來多少機會?
夜經濟,作為促消費、激活力、拓場景的特色消費模式,在活力迸發的城市中,不斷升溫。隨著人們對消費品質量要求的提升和消費需求差異化不斷增強,人們已經不再滿足傳統認知上的夜經濟形態。回顧2023年,文旅夜游市場在大環境的影響下逐漸恢復,各城市根據地域特色和民眾需求,系統推進夜間經濟規劃布局、場景建設、業態培育、品牌打造和創新升級。夜游、夜娛、夜讀……新場景、新業態、新風尚層出不窮,“夜經濟”活力無限。一方面,城市的商業、交通運輸業、旅游業等相關產業得到高效融合、共同發展;另一方面,城市的人文氣息和文化底蘊也在夜經濟模式中得到進一步釋放。此外,在城市基礎設施和智慧城市建設的不斷推進下,與文旅產業息息相關的景觀亮化業需求量劇增。
數據顯示,2020年由于受全球疫情沖擊,居家政策的頒出使中國游客數量減少,旅游景區受到嚴重影響,2021年中國景觀照明市場規模逐漸回暖,市場規模為916.5億元,同比增長27.28%。良好的景觀照明能夠有效刺激文旅產業和夜間經濟,在夜間經濟發展的帶動下,景觀照明市場需求將快速回溫,2027年我國景觀照明行業產值有望超過1500億元,年復合增長率約為12%。
消費需求也對景觀亮化提出了更高要求,各地都在別出新意地打造出燈光秀、音樂燈光噴泉等項目,結合景觀打造高品質的景觀劇吸引游客。如由led顯示屏企業打造的貴州茅臺鎮“天釀”、成都天府“水韻”以及盤州月亮山風景區的“人造月亮”等項目,不僅宣告LED顯示企業深度拓展景觀亮化市場,又因為大規模采用LED顯示屏,而使景觀亮化更是別具內涵。同時,依托城市商圈轉型升級,豐富景觀亮化業態,用LED顯示屏打造的標志性商圈,融入超級裸眼3D大屏、網紅打卡等時尚元素,也成為一大吸客利器。
不僅如此,LED顯示屏具有的,如覆蓋面積廣、醒目、視覺沖擊力強、畫面絢麗多彩等優勢與城市光雕、照明等相結合,也讓亮化工程更加出彩。尤其在人流密集的地方,它的存在感可以顯示一種建筑的美感、給觀眾帶來的現場體驗也是很有沖擊力的。無論是在其宣傳的震撼性上,還是其播放形式的特殊性上都有著自身的特色,既迎合了廣告主需求,也滿足了整個城市美化的要求。毫無疑問,運用新技術、新手段豐富文化內涵、表達思想感情的景觀亮化成為夜間消費創新主流方式。
2、市場紅利凸顯,挑戰與機遇并存
過去幾年,景觀照明行業伴隨文旅要求和技術進步,逐漸向擁有技術、品牌、規模的優勢企業聚集,行業面貌也更趨特色化、小型化、精品化、智能化,景觀照明行業顯而易見的已步入成長期。
從底層技術來看,我國光電產業已逐步完成轉型升級,從芯片、封裝到產品應用端,已經取得長足的進步。同時,隨著“十四五”規劃實施,“雙碳”發展這一觀念幾乎席卷所有產業,成為各行各業的發展準則。2022年,國家住建部、國家發改委發布《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》,提出到2030年底LED等高效節能燈具使用占比超過80%,30%以上城市建成照明數字化系統。同年《“十四五”全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規劃》發布,聚焦綠色照明和智慧燈桿,積極發展綠色照明,加快城市照明節能改造。
不可否認,景觀照明的市場紅利逐漸凸顯,越來越多的LED顯示屏相關企業紛紛入局,LED照明配套廠商也在積極拓展景觀照明市場,開始加大對景觀照明等細分市場的開發力度,以求尋找新的業績動能。
然而,從景觀照明工程源頭上統籌落實綠色低碳理念,實現照明品質與照明能效的雙提升,成為行業發展繞不開的命題。包括近年來“拉閘限電”現象頻出,如2022年夏季,全國多地市一齊出現用電緊張、用電負荷處在歷史高位等問題,隨后啟動的“省電模式”,包括上海暫停外灘景觀照明,川渝暫停燈光秀等現象一時成為社會熱點。這也昭示了當前戶外景觀照明由于受到市電限制、減碳排放等方面影響,所面臨的應用難題,亟待解決方案。